Friday, February 24, 2012

閱讀「為夢想流的五種眼淚」的觸動


過年期間,閱讀了李思源先生的「為夢想流的五種眼淚」
內心十分感佩,他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體會與體悟。
這五種眼淚分別是「離別、寂寞、悔過、信任、驕傲」,看起來在簡單不過的五個名詞,卻是入心的,不是口號。
我一直在思考著,我早已過了李思源的年紀,也沒有他的際遇。
我很害怕「觸動與體會」會隨著年紀增長因慣性的自以為是而失去了…

我知道「改變」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慣性,在生命的這條路上,因為我還不清楚,有時會擔心過頭地綁手綁腳、有時卻神經大條地恣意放鬆了!
每每我讀到比自己更年輕的生命的展現時,心裡歡欣卻更氣!我還不夠努力!我盡的力還不夠!
年輕生命給我最大的啟示那就是可立即被調整的彈性力!
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也是這一點!多活了一些年,並不是拿自己的經驗壓自己,而是我們更有方法及本事去學習一個好的生命才是!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如果不能把溫度帶給別人...

隨手翻了解決100個煩惱的100種設計,突然讓我眼睛發亮


「忘記該怎麼玩了」這篇短短的文章,令我停下腳步來思考,眼前的一切
我覺得是麻煩還是討厭?為什麼我會覺得麻煩以及討厭...
因為我想快速地解決這件事,忘了用正確地態度去面對,對我而言什麼是正確的態度?
身為設計師,設計的思考對我來說應該是我很care的吧~尤其又大部分處理在行銷的區塊
如果不能把溫度帶給別人~就枉費自己是設計的背景了...
分享給大家:

「隨著年齡成長,人也逐漸變得實際,變得盡量活得不浪費、活得更合理。換句話說,這就是長大了。
有時人會無視於規則,只為了走最短的距離。例如在早晨的剪票口,猛然衝向前方、打亂排列順序、從中間插隊—即使厭惡這種情形,也會看到。這就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僅只是為了爭取數秒的時間,兇惡如鬼般地擠上電車,這就是現代。所以很自然會被現在流行的「慢活」所吸引。

爭先恐後所喪失的是心的餘裕。
失去餘裕後,就看不見週遭環境。甚至有人視野狹窄,只看見眼前報紙的資訊。此外,接收日常生活資訊的方式也會產生變化。聽不進別人所說的話,認為自己的意見最正確,這樣只會產生資訊的流失,無法連結到你想要的結果。
心的餘裕連結到玩,有了玩心才能產生餘裕,培養柔軟性,接收到活生生的資訊。何不用設計來培育你的玩心呢?」

以上資料來源:解決100個煩惱的100種設計 by 南雲治嘉

Sunday, February 5, 2012

三百四十份共識下的力量

昨晚到書店看到沈方正先生的「非比尋常的一天」
閱讀到書中的一篇文章「三百四十份共識」。心中多有觸動


擷取文中部份

「隨著時代的轉移,顧客在旅館中的消費型態與目的也逐漸蛻變:物質性的實質消費比重減少,精神上的體驗需求增加。生魚片不在其大,而在乎是否吃得舒服;殷勤不在其打招呼的次數,而在乎是否得體自然。
服務業走到非物質體驗的這一塊上,對經營者必然是充滿挑戰的!因為服務的對象是人,提供服務的也是人,服務的場所也不是無塵室。客戶們(人) X員工們(人)X場所(二十四小時營運)X季節(三百六十五天開放)=無限的變動。對追求完美的旅館經營者而言,工作過程就像薛西弗推動巨石一般,是永無止境的、沒有停止或終點的。

那麼,在這個複雜而難解的經營公式中,什麼是問題的最佳解答?
答案是「共識」。
而且,這不只是一個人的共識,也不是對單一事件的共識,而是我與共同工作的三百四十名同仁對乾淨、對衛生、對美感、對品質、對待客、對規範等服務有關範疇內各項觀念的一致共識。唯有共識才能解決客戶差異化、環境差異化、季節差異化等重重困難。經營旅館絕不能只是一項「技術」,真要做到好就是一項「藝術」!


以上。

沈方正先生所指的可是「觀念」,而是不是做法!
在自己所處的設計、行銷的環境,同時執行兼具部分管理,讓我對於「共識」的重視程度深深體會到重要性!
一個活躍的設計團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難的不是做法如何貫徹,難的是那一份對基本如設計品質、時程掌控的共識、大到對團隊、對社會責任的共識!

藉沈方正先生在旅館業的自我要求,想著自己每一天是不是活在這樣的自我要求裡?想著我是否與決策者是一樣的「共識」!?

Wednesday, January 25, 2012

Google Search 進化論

Google搜尋大進化
你知道嗎!?google讓搜尋更加貼近你我。
Google進化搜尋引擎,讓搜尋引擎不只懂內容、還懂人和關係網路,將搜尋引擎加上了「社交搜尋」功能,主要新功能有三部分:讓你發掘個人專屬的資訊的個人搜尋結果、出現於自動完成輸入和搜尋結果頁的個人檔案搜尋、以及可讓你搜尋個人網頁及Google+上你關心的主題專頁。

來看一下在youtube上的自我介紹


資料來源:BNext Channel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從星期日陸陸續續終於把這部紀錄片看完~
最大的觸動大概就是「年輕時的流放」及「小孩子般」
先說說「小孩子般」,達賴喇嘛真的就如一個孩子般~我們除了努力維護住孩子的純心
也要把自己的純心與內心的小朋友喚醒~

年輕的流放是來自最近因Silvia為Fendi設計導遊的The Whispered Project 概念主題"壯遊" The Grand Tour
這是一個以「一次全方位的遊歷義大利工藝的體驗計畫」,內容包括一款汽車和相關旅行套裝、第二本書籍(即The Whispered 第二集)、一部公路電影、一張電影原聲CD及thewhispered.it網站



重點是這個概念主題"壯遊" The Grand Tour這個主題幾年前台灣就炒熱過~
在義大利以至整個歐洲歷史都源遠流長,主要指從17世紀中期開始流行於達官貴族階層的一個生活文化習俗,讓剛茁壯成長的男士們參與一次由遊歷經驗豐富的導師領隊的文化藝術之旅,走遍歐洲各國著名文藝發源地,透過參觀不同藝術文化作品如建築地標畫作雕塑甚至音樂演奏等等,來體驗積累修養自我文藝意識,而義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的源頭,當然是必經之地,更是打開眼界的重要源頭。而類此「壯遊」可以歷時數個月到數年不等。

東方國家的歷史中,也有不少偉人因為青年時期行腳天下,最終培育出名留千古的史績。以寫出《史記》的司馬遷為代表,因為他年輕時踏遍了中原各地,收集了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資料,並以此時的經歷為根基,最終才能寫出流傳至今的《史記》。在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只不過隨著之後朝代的風氣發展,越來越少人採取這樣的方式磨練自己,於是這種壯闊視野的方法,就在東方逐漸消聲匿跡。

在商業週刊第1004期中就有提到:「壯遊,指的是胸懷壯志的遊歷,包括三個特質:旅遊時間長、行程挑戰性高、人文社會互動深,特別是經過規劃,以高度意志徹底執行。」在這其中,壯遊並不是一般的流浪,它講求的是在旅遊過程中,與當地社會互動交流、學習與體認的過程。

然而在達賴喇嘛十問這部片中,達賴在年輕時候就流亡國外,雖然迫於無奈。但似乎需要這樣一個機緣!
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在成年上大學時,也給自己1年的「空檔年」,到偏遠落後地區去服務、去體驗~
有時「真理」「追尋世界的真」的念頭就是會不斷地湧現...
我內心出現一個聲音,我希望未來的孩子都能有這樣的體驗,一個在他成年前也有這樣的時、空去真實地看這個世界

我也要實現我的Grand Tour...

INFO:http://www.thewhispered.it/project.php

Sunday, November 20, 2011

分享2個Google好用的工具

分享2個Google好用的工具
1.Google Insight for search 「關鍵字被搜尋量」
不管你是Marketing還是Designer等都可以透過這個工具來了網路世界哪些關鍵字、哪些用詞最能引起共鳴、最熱門。
除了能幫助你蒐集資料,它可以用在幾個地方:

1.選擇廣告用詞
例如:汽車製造商在推出新車款時,可能不確定在行銷時應該標榜省油、安全性還是引擎效能。
將這3種特徵輸入「Google 搜尋透視」後,就會發現「汽車安全性」的關切程度最高。
掌握了這項資訊,汽車製造商便可以考慮在行銷策略中強調車輛安全這個特點。
2.分析季節性變化的因素
舉例來說:某滑雪度假中心可能會想知道使用者何時最愛搜尋與滑雪相關的字詞。
歷年來的結果非常一致:熱門度自 8 月起逐漸增加,在 12 月和 1 月則達到高峰。掌握了這項後,滑雪度假中心就可以根據廣告預算、人員和度假資源等各項需求,胸有成竹地做出正確的決策。
3.開拓新市場
葡萄酒經銷商可能會需要為產品開拓新市場。
輸入「葡萄酒 + 紅酒」,然後比較多個國家/地區的資料,例如阿根廷、墨西哥、西班牙和委內瑞拉,經銷商就可以瞭解哪個地區對葡萄酒最感興趣。

第二個工具是Google快訊-掌握網路新鮮事
當有最新的 Google 結果(網頁、新聞等等)符合我們所設定的查詢或主題時,「Google 快訊」就會寄mail通知我們。

以上這二個好用的工具,提供給大家

Friday, November 18, 2011

記憶之庫-藥命效應

前幾日看了「藥命效應 Limitless」。
我會不會吃這顆「神奇藥丸NZT」」。我的答案是:「會的」。
近期我對「記憶」的渴望來自於:大概是年紀大對於記憶衰減這件事彷彿已經是個定論了!
所以劇中描寫的曾經任何你看過、閱讀過、學習過的事情,記憶似乎成了一座會自動化管理的資料庫,提出適當完美的解決方案。
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是太美妙了,不是嗎?
最近我能感覺到「記憶」如果不能啟動,我預期它將會混亂我的生活…

昨日剛好重新翻閱詹宏志先生的「人生一瞬」一書。有一段關於奧古斯丁的
<懺悔錄>裡對記憶的描述。
以下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的第十卷裡,有一段我認為是歷史上對「記憶」最動人也是最壯麗的描繪。他用了各種形象化的敘述來追問記憶的種種作用及它的局限,他先這樣開始描述記憶的庫存:「我到了記憶的廣域、記憶的殿堂,那裡是官覺對一切事物所感受而進獻的無數影像的府庫。凡官覺所感受的,經過思想的增損、潤飾後,未被遺忘所掩飾的,都庋藏其中,作為儲蓄。」
然後他又開始描述記憶的作用:「我置身其中,可以隨意徵調各色影像,有些一呼即至,有些姍姍來遲,好像從隱秘的洞穴抽拔出來;有些正當我找尋其他時,成群結隊,挺身而出,好像毛遂自薦地問道:「可能是我們嗎?」這時我揮著心靈的雙手把它們從記憶面前趕走,讓我所要的躲藏之處出現。有些聽從呼喚,爽快地秩序井然地魚貫而至,依次進退,一經呼喚便重新前來。在我敘述回憶時,上述種種便如此進行著。」
下面這一段是詹宏志先生的內文
這麼美麗的描述,可惜經不起後來認知科學家對大腦作用的探索,記憶的作用遠比這樣形象化的描述更為複雜;記憶的作用不僅包括儲存和擷取,還包括重組、變造、偽裝和象徵,或者我也應該加上遮蔽和遺忘。是的,遺忘並不是記憶的反面,它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記憶從科學的角度,也許就如「藥命效應 Limitless」裡的NZT,不斷地靠藥物刺激而提升效能。
那從非科學的角度呢?奧古斯丁的描述裡,我能經由意識進入記憶在我大腦的運作,人最可貴的與其他動物不同也是在於「意識」。
想像能帶我們飛天盾地,這我們都聽過,但我們能經由意識的想像進入自己記憶的殿堂精準的找尋我們要的嗎?

在現實生活中,我意識到我若無法管理我的記憶之庫,我只能隨著身體的機能走向退化的這條路。
管理記憶我需要科學與非科學一起進行,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在某一個水平之上,但為什麼這個人他呈現出來的「效能」舉凡在各個層面都很好,而有人卻是相反,真的是智商問題嗎?
人類幾千年來的演化,留下珍貴的足跡。世界還在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條件中。
要談完全的創新,就不太可能。

我意識到我的工作需要管理、時間需要管理…
我的記憶他也需要進化成自動化的資料庫,所以記憶需要被經營,那些看過、閱讀過、學習過的事情,才能為我提出適當完美的解決方案。

部分資料來源:詹宏志先生「人生一瞬」一書。